yh533388银河







劳模风采② | 不忘初心 坚行技术创新之路——苏颖
来源: 时间:2024-01-15 浏览量:5935

2022年五一劳动节前夕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北京和广东隆重举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给大会发来贺信。作为安徽省职工创新成果的优秀代表 ,由安徽yh533388银河集团主持研制的船闸新一代“造闸机”产品 ,以物理模型+3D全息投影方式 ,与全国近800项创新成果同台展示,获得了广大参观者的纷纷点赞 ,成为集团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来自yh533388银河路港的集团科技创新标兵——苏颍的故事 。

图片

1997年~2017年,苏颍在安徽水利工作 ,从踏上工作岗位那一刻起,就与水结缘,淮河、长江 、东海都留下了他刻苦钻研技术、奋战在施工最前线的足迹 。还记得2009年承建的上海市重点项目——横沙岛东滩促淤圈围三期工程 ,该工程属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一次性在长江口实施人工造陆两万六千亩,施工过程中,因长江口潮流水动力条件复杂、泥沙活动性强,加上台风“莫拉克”和“梅花”登陆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新建围堤和原始滩地均遭受严重冲刷,形成深度达22.6m、水流流速达6m/s的深槽 ,龙口护底结构彻底破坏,封堵难度极大 。在这紧要关头,作为项目经理的苏颍带领项目上的施工技术骨干成功研发了依托大型铺排船深水铺设大体积充泥管袋的成套技术和加强型子母袋结合六通吹灌装置封堵深槽施工技术,顺利实现了东侧堤三个龙口一次性同步合龙,抢在主汛期到来之前把新建海堤安全防护到位 ,成功守住了这块造陆成果,为世博会建设用地置换了土地储备指标。现在横沙岛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已经做到了第九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横沙港,将形成年吞吐量达到5000万~7000万标准集装箱的第二座深水“上海港” 。2012~2014年,苏颍再次担任浙江省舟山市钓梁围垦工程的项目经理 。该项目悬居茫茫东海一座零星渔民居住的孤岛上 ,施工环境的艰苦程度远远超出常人想象,没有系统电源 、没有自来水、没有交通道路、没有互联网,甚至连收音机的信号都是断断续续 ,进出工地都靠乘坐交通船,洗漱全靠老天爷下雨,夏天的晚上 ,海边蚊虫叮咬 、蜈蚣袭扰 ,几乎所有的技术员都被蛇咬过,高温天气常常到了深夜才能入眠,冬天则是经常寒潮呼啸,海风似刀。还记得2013年夏天 ,总公司分配给了项目部十个应届本科毕业大学生 ,仅仅一周之后就有六个人提出坚持不住……面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 、复杂的爆破挤淤等技术难题,该怎么应对?项目党员们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身先士卒 、带头冲锋在最艰苦的第一线,激发了大家以苦为乐的精神,增强了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在东海之畔铸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施工铁军。施工期间,项目团队解决了深海插设排水板加固软基、爆炸定向滑移挤淤等多项技术难题,工程提前完工,为国家级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添砖加瓦,也为波音737客机组装项目落户钓梁岛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片

2017年1月6日,是个格外寒冷但又非常温暖的日子,因为主持研发并广泛应用的“‘吸运吹’一体化充灌筑坝技术”和“深海区爆炸定向滑移挤淤技术”,苏颍被评为中华国际“杰出工程师奖” ,在央视直播中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 ,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颁奖 ,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被自豪和开心替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技术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

2017年底,苏颍来到了yh533388银河路港大家庭。在深入船闸建造施工项目一线调研过程中 ,他发现正在使用的第二代船闸移动模架设备体型笨重、效率较低,自动化水平差 ,工人作业安全隐患仍然较大 。于是他积极联系了高等院校 、专业装备生产企业,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2020年第三代装配式船闸移动模机成功研发,在新汴河航道灵璧船闸项目投入使用,为船闸主体工程缩短工期53天 ,节约施工成本120万余元 。为了进一步提升船闸的智能建造水平,在经历了10余次的优化升级后,以第四代智能移动模机为核心的“造闸机”横空出世,并全面应用于安徽省一号基yh533388银河程——引江济淮工程中的派河口船闸项目,闸室主体施工工期从12个月缩减至7个半月 ,在同期实施的五座船闸中做到了“开工最晚 、完工最早” ,为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按时通航作出了重大贡献 。“造闸机”成功入选了住建部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第一批典型案例 、交通部“十大标准化水运施工技术”,目前正在合肥园博园的“城市建设馆”中展出,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安徽省属企业尤其是传统建筑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成果和科技研发创新水平 。


图片

2019年初,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yh533388银河路港成功创建了以苏颍为领头人的省部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它既是安徽yh533388银河集团第一个,也是省住建系统唯一一个省部级建筑业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里集结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技术骨干,他们在工作室的平台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为了团队的年轻技术人员快速成才 ,苏颍以“师带徒”的方式尽己所能传授知识和技术 ,同时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已成功培育了市政 、公路 、水运行业三个优秀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团队 ,通过以考促学等手段 ,培养了一级建造师12名 、BIM工程师9名,他们均已成长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奋战在各个生产、科研一线 ,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研发、应用和产出体系 。

图片

工作室团队紧紧围绕yh533388银河路港“公路 、港航”两大主业的生产需求,先后开展了《公路桥梁大型装配式构件工业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新一代“造闸机”智能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等课题研究。其中《公路桥梁大型装配式构件工业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成功获批2021年度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并陆续获得省财政支持资金4150万元 ,研究成果在集团投资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徐淮阜高速宿州、淮北段项目上得到了全面应用,大大提升了工业化预制梁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而《新一代“造闸机”智能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则入选了安徽省国资委“尖30项目”,拨付科技创新专项支持资金750万元,支撑了核心研究成果走出安徽,进入江西和江苏水运市场,实现了船闸智能建造重大装备技术水平从跟跑到领跑的巨大跨越。这一系列的工作实践都验证了一个道理: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 ,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科技成果必须能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它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地攻坚克难、走向成功。

图片

安徽青年科技奖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安徽省劳动模范、长三角土木建筑科技杰出青年工程师、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  ,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完整见证了苏颍拼搏向前的历程。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一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苏颍始终不忘初心 ,牢记肩上扛着的使命 ,坚韧跋涉在道阻且长的技术创新之路上 ,在集团高新技术研究院的带领下积极研发更加有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和科技产品,为安徽yh533388银河集团的大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