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533388银河







中流击水竞风流——记安徽水利长江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工程七标段项目
来源:安徽水利 时间 :2021-08-09 浏览量:5003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在繁忙的长江航道线上,有一群安徽水利人 ,他们与水位“赛跑”,与困难“搏斗”,强管理善创新 ,严质量树标杆 ,担使命勇作为 ,以品质工程助力“共抓长江大保护”,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业、诚信 、创新、拼搏”的企业精神。他们就是安徽水利二公司长江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工程七标段项目部。

项目位于长江干流中下游,主要建设内容为小黄洲左汊口护底工程与左、右岸侧连接护岸工程及小黄洲头及左右缘加固护岸工程,总造价达2.59亿元 ,是国务院实施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确定的16个重点治理河段之一,是安徽省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安徽水利二分公司打开马鞍山地区水利市场大门的重点项目。

项目身负多项“首次”标签:近20年安徽省内“首次”获批的工程性采砂许可作业 ,安徽省内“首次”在水深达40米处铺设长度260米 、幅宽40米的深水软体排 ,安徽省内“首次”运用充砂土工枕填槽(垫坡)施工技术治理长江航道 。项目的实施,也实现了安徽水利采砂施工、深水软体排施工零的突破,为此类工程承接积累了宝贵经验 ,储备了施工业绩,培养了管理人才。

未雨绸缪 ,不打无准备之仗

项目建设内容包含充砂土工枕袋填槽(垫坡)25.6万m³,系砼软体排35.42万㎡ ,水下散抛块石82.14万m³等 。施工区域水流流态复杂、流速快 ,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且公司没有类似施工经验 ,一切都要靠项目团队去探索  。

“干不好,我们就是公司的罪人 。”项目经理陈明明经常这样和员工说。他深知项目对于安徽水利和二公司的重要性,这一仗的成败,决定着公司在区域水利市场的命运!

开工前夕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项目部提前筹划 ,对进场人员的个人信息 、健康状况、活动轨迹、返岗路线、交通方式等进行细致摸排,对项目驻地和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严防闲杂人员 、未经体温检测人员随意出入 ,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同时,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积极学习相关类似施工案例和经验,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多次赴南京长江整治工程现场观摩学习,并召开项目策划会、技术研讨会 ,理清思路 ,组织专家评审论证专项施工方案。成立材料调查小组,深入重庆、湖北、铜陵、安庆、池州等地考察石料料源 ,对当地的石料质量及料源供应情况进行详细排查,确保石料供应充足 、质量可靠,为开工即抢工做好准备。

因为项目没有类似施工经验可以参照,项目技术负责人韩洪武就每天白天跑到临近标段项目进行观摩学习,晚上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技术资料。

“必须啃下技术难度大这块硬骨头,我先搞通 ,再教你们”这是韩洪武常说的一句话。

如何抓好水上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是项目前期需要攻克的难题。为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有序,项目部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成立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小组,加强宣传引导,努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结合工程实际,提前申报《专用航标设置方案》、《通航保障方案》 、《工程维护方案》,申领《水上水下作业许可证》 ,施工水域设置专用施工航标,保障水上通航安全,确保水上作业顺利开展 。

严防死守,不让一粒沙上岸

充砂土工枕袋填槽(垫坡)施工中的采砂作业是近20年安徽省内首次获批的工程性采砂作业。如何做到全过程监管,杜绝偷采盗采事件是摆在项目面前的一道难题 。

为确保采砂监管工作执行到位,项目部安排人员每晚上船值班。作为采砂监管工作的现场负责人、项目副经理位云雷冲锋在前,扛起了大部分值班任务 。

因条件有限,值班室设置在采砂船操作室内 。时值寒冬季节,值班室夜间无法供电 ,四面漏风,浓重的机油味弥漫在狭窄的操作室内。位云雷就裹着军大衣 ,拿着手电筒 ,在甲板上值班。只有冻得受不了,才回到值班室呆一会。没有休息的床铺 ,唯一的一块木板就成了他临时休息的场地。

第二天天还未亮,位云雷就已经开始忙着安排采砂任务,调配运输船只 ,甚至连回项目部洗漱的时间都没有 。

同时,项目部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采砂施工过程透明化、可视化 。包括采砂船、运砂船全部安装监控设备,制定采砂作业、抛枕施工“四联单”,即采砂日作业审批单、发航单、进场验收单、离场验收单,各监管单位全程跟踪采砂、运砂、抛枕施工环节,运输船全过程开启AIS系统,可实时查询并记录船舶运行轨迹等,有效规避了采砂施工过程廉洁风险,真正做到了“没有一粒沙上岸” ,获得长江委砂管局等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

咬定目标 ,说什么也要啃下硬骨头

在长江马鞍山二期整治工程七标段项目的三大主体施工阶段中,无论是充砂土工枕袋填槽(垫坡)施工 、系砼块软体排施工还是水下散抛石施工,每一步都有许多难啃的“硬骨头” 。

充砂土工枕袋填槽(垫坡)施工如同在流速很快的长江上抛下一只只充了砂的“枕头”,水流流速对施工影响很大 ,如何保证这些“枕头”落入江底位置准确、成型效果好是项目急需解决的难题。

通过向南京地区有类似施工经验的项目学习和项目技术人员反复推演计算,最终确定通过测算当天水流漂距,推算抛枕船施工位置,然后利用抛枕船将充砂土工枕袋抛至对应区域,及时利用多波束进行水下扫测 ,调整抛投位置  ,确保达到设计要求及成型效果 。

每天充砂土工枕袋施工完成时往往已是凌晨 ,为确保第二天施工顺利进行,技术负责人韩洪武还要在当天充砂土工枕袋施工完成后连夜分析已抛投实际轨迹,通过实际抛投轨迹与设计抛投轨迹对比,及时调整抛投轨迹,为第二天充砂土工枕袋施工提供数据准备。

深水系砼块软体排施工是项目面临的另一道难题 。项目单张排体长度长 、幅宽大 ,单张施工周期长 ,施工区域水流流态复杂 、流速快 ,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 。

再难,也要上!面对难度系数如此高的深水系砼块软体排施工,普通的铺排船根本无法满足深水复杂流态下铺排技术、质量、安全要求 ,一个不慎甚至有翻船的危险 。为了解决施工船只问题 ,项目经多方考察,最终选择了目前国内最大、施工能力最强的7000吨级铺排船--方驳126。该船舶吨位大,抗倾覆能力强 ,又有深水区软体排施工经验 ,能够满足项目安全施工要求。

为确保排布材料供应及时,不影响施工进度。项目多方考察,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排布供应商,并邀请业内专家针对本项目特点 ,优化排布生产线,预先在排垫上画好网格线,采用包缝法缝制 、机器配合人工折叠的方式 ,大大缩减了排布的生产周期 。

2020年12月5日 ,项目首块软体排开始铺设 ,首块软体排长度260米、幅宽40米 ,是目前安徽省内铺设排体长度最长 、幅宽最宽的深水软体排。施工前 ,项目团队冷静分析铺排船性能、排布生产运输能力 、水下地形等因素,不断调整优化排布铺设方案,采用预先计算排头绳长度 、控制排头梁下沉位置的方式,确保软体排铺设效果。

夜里的长江江面寒风刺骨,伴随着机械轰鸣声震耳欲聋,项目技术负责人韩洪武 、施工计划室负责人陈超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首块深水软体排顺利入水 ,结束时两人已经累到虚脱,话也不想说。首块深水软体排顺利铺设为后续施工积累了经验。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做到精准控制水下散抛石施工抛投量也是摆在项目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项目水下散抛石工程量大,造价高,对项目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无论有多忙,项目经理陈明明每天晚上都要亲自统计当日块石抛投量,绘制施工区域抛投量统计图,挂贴在自己的办公室 ,以方便自己时刻掌握抛投量,合理安排抛投区域,做到各单元抛足抛均。

项目水下散抛石施工采用工程测量双检复合制度,船载RTK精确定位,“称重+机打小票+视频”手段准确计量。强化“三检”制 ,合理调配资源,加强过程控制,采用侧扫声呐监测排体间水下搭接宽度,全过程跟踪监控施工质量。运用BIM技术对抛石过程进行模型的创建 ,并利用模型制作施工工艺动画 ,运用其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和宣传效果。

高擎党旗,立足岗位勇奋斗

任务越是急难险重,党建越要发挥作用!

项目党支部根据项目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 、党员岗位职责 ,发动党员干部攻关各阶段工作重难点 ,制定党员任务清单。针对项目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经验不足、外围协调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等问题,成立了党员干部组成的抛枕施工技术攻关小组、软体排施工技术攻关小组、外围关系协调攻关小组共3个攻关小组和1个生产突击队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 、项目生产副经理位云雷从抢工那天起,便是高负荷运转。“不是我不想休息,我是实在放心不下现场”。在工程例会上,他说:“我们要全力以赴把进度干上去,没有翻不过去的坎  !”为了项目加快推进,位云雷被迫成了“手机控”,他的电话白天晚上从没停过,电话的内容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

施工计划室作为项目现场管理的中坚力量,主要是刚入职的新员工和大学实习生组成,技术力量薄弱,无类似施工经验。共产党员、施工计划室负责人陈超就把个人学习经验与总结的施工控制关键点、难点与大家共同交流,提高整体施工管理力量 。他带领施工计划室成员学习使用首次接触的测量仪器多波束、测深仪、侧扫声呐等 ,每天晚上回到项目部,陈超都与会同事交流,讨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安排好第二天施工计划。

项目施工全过程都在施工船上,夏热冬冷 。陈超每天赶在天亮之前5点钟,集合部门人员,一同前往工地,然后分散到每一只施工船上。施工船舶非常潮湿,噪声较大,加之采砂施工期间需连续值班,每天工作早5点到晚9点,工作时间长 ,对施工人员身体素质更是一大考验 。为了抢工 ,陈超每天早出晚归平均工作时长达13小时,连续四个多月没有回家探亲 。

“苦是苦了点 ,每天晚上工作到凌晨是家常便饭的事 ,但也是锻炼人的好机会。虽然任务重 ,但是大家战斗在一起 ,共同为荣誉而战,多苦也是值得的。”陈超如是说 。

2020年度,项目累计完成产值1.3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产值的133%。先后获评安徽水利“先进集体”、安徽水利“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 、“马鞍山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十佳项目”,成功创建集团“党员先锋号”工程 ,在各标段评比中多次获项目建设管理单位通报表扬。

破土进港 ,入水平川,填砂抛石,水到渠成。如今 ,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这群敢闯敢拼的水利人用汗水彰显了国企的责任与担当,诠释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风正起,大潮涌。他们将继续秉承坚忍不拔的精神 ,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奋战在项目第一线,为安徽水利品牌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打造“千亿安徽yh533388银河”增光添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