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533388银河







共和国功勋人物丨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全民战“疫”的记忆中
来源 :新华社 时间:2021-09-08 浏览量 :4858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

  这是一个被历史与人民永远铭记的英雄群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 ,他们向险而行 ;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 ,他们与时间赛跑;在抗疫一线战场上,他们始终心系人民。

  他们是钟南山、张伯礼 、张定宇、陈薇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奔赴抗疫一线、默默奉献的英勇斗士。

  向险而行,逆风执甲

  “我要请战!”

  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年,在抗击“非典”中他站在前沿;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84岁的他再次选择迎难而上。

  面对未知病毒,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立即奔赴武汉前线,经过实地调研后,在国家卫健委组织高级别专家组召开的记者会上 ,他向社会公布新冠病毒“人传人”的关键研判。

  武汉疫情最为焦灼时 ,钟南山大声疾呼“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 ,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鼓舞了人们的抗疫信念。

  “这个冬天很寒冷,是你的泪 ,把亿万民众温暖。”网友这样“点赞”钟南山。

  钟南山表示 ,这是医生在危急关头“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能做敢做的责任与担当 。

  用生命践行使命,用使命守护生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没有丝毫退缩。

  步履不停 ,英雄无言

  “无论哪个身份 ,在非常时期 、危急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 !”

  他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面对尚不明晰的病毒,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他选择迎难而上。

  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争分夺秒 ,与病毒鏖战 、与死神较量。

  从组建隔离病区,到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再到组织动员遗体捐献 ,每一步都很难,身处“疫情风暴眼”的张定宇总是挺在最前面。

  他步履蹒跚,但眼神坚定。

  “搞快点!搞快点!”在医院楼道里、病房里,大家常常听到张定宇的声音。

  然而,他的脚步却越来越迟缓 ,跛行越来越严重。

  “能用我的时间,换回别人更多的时间,我没有遗憾了。”张定宇说 。

  就这样 ,张定宇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用医者仁心的使命与担当,筑起一道道强大的“白衣长城”。

  分秒必争,开拓生路

  “中国的疫苗,必须由中国自主研发。”

  她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面对新冠病毒,她率领团队与北京后方科研基地协同作战,集中力量展开疫苗研制应急科研攻关 。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这是陈薇的人生信条。

  “做最坏打算 、拿出最充分方案、准备最长期奋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薇临危受命担任军事医学专家组组长 ,她率领团队围绕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迅速建立起联防 、联控、联治、联研的工作机制 。

  镜头“回放”陈薇的奋战身影——仅用一天时间 ,她带领专家组完成了帐篷式负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的搭建;在一线超负荷运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三个多月下来 ,青丝生白发……

  2020年3月16日,陈薇领衔科研团队研制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正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这是全球首支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2021年2月25日,腺病毒载体疫苗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

  心藏大爱,人民至上

  “一定要有中医药阵地,有阵地,就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他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2020年初 ,72岁的他受命飞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最前线。

  分类管理 、集中隔离 、“中药漫灌”、筹建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初到武汉 ,张伯礼和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开出良方,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

  悬一壶丹心,济万世生灵。穿上写有“老张加油”防护服的张伯礼 ,在特殊的中医药阵地上开始新的“战斗”。

  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超负荷的工作下,张伯礼胆囊炎发作,在武汉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

  “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 ,真的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他笑着调侃道 。

  一串串高温下护目镜后的汗珠 ,一条条防护面罩下的清晰压痕,一夜夜核酸检测现场的通明灯火……这背后是每一位抗疫英雄的大爱,是亿万群众同心驱疫的决心与坚毅。他们的名字 ,将被历史与人民永远铭记。(记者 :彭韵佳、沐铁城、侯文坤 、栗雅婷、徐弘毅)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