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533388银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间正道(人民要论)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 :2020-07-10 浏览量:3425

    核心阅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强调人类共同利益和责任,认为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各国携手抗击疫情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国家对践行多边主义的现实性、紧迫性、时代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国际社会需要努力化危为机 ,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建设为抓手 ,加快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

  习近平主席指出  :“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深刻启示 。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当前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在这场攸关人类健康福祉、世界发展繁荣的疫情防控斗争中,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间正道。各国应以团结取代分歧 、以理性消除偏见 ,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

  携手合作是人类应对危机的必然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不仅夺走数十万人的宝贵生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还使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社会治理危机风险上升 ,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这次疫情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次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在应对这场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强调人类共同利益和责任,认为共同维护全人类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增强了命运与共的意识 。许多国家在抗击疫情的行动中努力化危为机 ,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着力推动国际治理机制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动荡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拓展。就流行性疾病来说,世界上相继发生了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H1N1流感 、新冠肺炎等疫情。国际恐怖事件 、金融危机等也多次发生 ,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人类需要正视的严峻挑战。同时,各国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维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要靠各国加强合作,齐心协力应对挑战。

  在病毒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国际社会总结吸取以往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经验教训 ,进一步加强抗击疫情的团结合作。今年3月26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4月14日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 、5月18日召开的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6月17日召开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 、6月18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等,都是国际社会凝聚团结抗疫、共克时艰共识的重要会议。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资源,团结合作 ,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负面影响。”目前 ,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国际社会尤其需要加强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以及全球为抗击疫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对当前世界局势以及人类未来安全和发展都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国际关系方面,还体现在思想、理念等各个层面。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 ,强权政治、冷战思维 、零和博弈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 、协商对话解决分歧的多边主义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当今世界,物质财富不断积累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向更高水平发展 ,和平、发展、合作 、共赢是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对世界各国人民而言,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基本需求,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是热切期待。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许多国家的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抗击疫情第一位的是保护和拯救生命。在近期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许多国家表示要做好保护人民、保护生命的工作。中国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等议题 ,倡议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创建美好生活和安全健康人生。这些倡议已经产生广泛影响。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 :“我们要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 。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中方愿同非方一道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支持世卫组织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反对将疫情政治化 、病毒标签化,反对种族歧视和意识形态偏见,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 、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这一主张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认可 。处在相互关联的世界中 ,重大传染性疾病不管发生在哪个地方 ,都会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威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需要各国一起商量着办 ,加强信息共享,开展联防联控,集各国之力加快药物 、疫苗 、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 。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 、二十国集团、东盟和中日韩等多边主义组织在疫情信息共享 、协调各国抗疫行动 、援助卫生体系薄弱国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疫情面前,人类社会需要的是携手合作而不是单边行动,是共担责任而不是一意孤行,是互帮互助而不是相互掣肘。

  习近平主席在向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所致贺信中强调:“此次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应对不分国界和种族的疫情 ,单靠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力量是不够的,唯有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才能有效遏制疫情 。在全球抗击疫情的重要时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愈发显现其对维护促进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各国在与疫情的艰苦斗争中越来越意识到彼此相互联结和依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继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

  此次疫情暴露了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一些短板。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刻感受到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现实性和严峻性,进一步认识到零和博弈的思维和做法并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因而,国际社会需要努力化危为机,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建设为契机 ,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国际社会需要在应对恐怖主义 、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 、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共同努力 ,不断创新国际治理机制,使之更好服务于处理当前和未来的全球事务 。

  疫情面前,我们积极支持相关国际组织发挥作用,继续用好各种国际组织平台,加强信息共享 、经验交流、技术合作、政策协同,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国际峰会和元首外交机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交通和通信的便捷化 ,这一机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不断发展 。当前,全球事务的增多和疫情的特殊情况又催生了元首视频外交,这对于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具有创新意义。另外,由于疫情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渠道之外,世界各国民众借助即时通信工具直接交流,形成了不同国家民众之间交流的新形式。由此可见,外交活动形式正在发生机制性变化 ,未来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将会更加多样。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 ,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 、总体战 、阻击战。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 ,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但仍需持续抓好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工作  。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得到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支援,中国也积极回报国际社会,对许多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长期坚持的合作理念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展现,倡导并践行的正确义利观也获得国际社会赞誉 。中国与世界不同国家团结合作 、共同抗击疫情的行动,丰富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内涵,揭示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

  人类社会往往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机制依然任重道远。在此次全球抗击疫情中,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成为国际社会主流。但也有一些国家对国际合作人为设置障碍和壁垒,并在疫情问题上搞污名化和政治化操作。对此,许多国家 、国际组织和国际人士纷纷呼吁 ,国际社会要共同防止歧视、污名化做法 。从发展的眼光看,国际社会在抗击疫情中凝聚的宝贵共识和合作行动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实践 。风险和挑战总会伴随人类社会前行的步伐,世界会在一次次应对挑战中加强合作 ,全球治理体系也会在不断回应时代需求中更加完善。只要各国共同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就一定能够开创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