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533388银河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来源 :人民日报 时间:2020-06-12 浏览量:3534

      宁夏北部俗称川区,得黄河水之利,地势平坦,河渠纵横,湖泊众多,宛如江南;中部荒漠戈壁,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南部丘陵沟壑林立,阴湿高寒,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摆脱贫困,是宁夏尤其是南部西海固地区千百年来难以破解的一道难题 。

  20多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四赴宁夏。1997年,在福建省工作期间 ,他牵头负责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第一次走进宁夏。西海固的见闻让他深感震撼:

  “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一家子既没有桌椅板凳,也没有铺盖 。家里唯一的‘财产’是挂在房梁上的一撮发菜,就靠卖这么一点发菜来买油盐酱醋 。”

  随后 ,2008年 、2016年,他两次来到宁夏,重点都是扶贫。

  这次去,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 。他牵挂着那些还没有脱贫的困难群众 ,惦念着那些刚刚脱贫、日子还不富足的乡亲们。

  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调研。3天时间 ,吴忠、银川两地 ,进农村,察黄河,访社区,走田间 ,看滩区 ,烈日炎炎 ,风尘仆仆。

  一切在改变 。20多年来,宁夏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唯一不变的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始终如一,坚如磐石 。

  黄河新村看变迁

  1997年,来宁夏扶贫的习近平 ,推动实施了一项重大工程“吊庄移民”: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群众,搬迁到贺兰山脚下的黄河灌区。他为移民村庄命名为“闽宁村”:“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

  寒来暑往,时光如梭 。20多年来 ,宁夏有近百万群众从南部山区搬了出来 ,光闽宁村就陆续接收了4万多名移民。昔日“天上不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砂砾满地跑”的干沙漠脱胎换骨,闽宁村也升级为闽宁镇。这次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询问了闽宁镇的近况。

  此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了另外一个生态移民村,黄河岸边的新村——弘德村。

  村子坐落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地处宁夏中部。原本这里也是一片荒漠,刮起风来“一碗饭半碗沙” 。上世纪90年代起,靠一级级泵站,把黄河水扬高数百米,滋养出一片绿洲。

  回族群众刘克瑞一家原来住在西海固的“山窝窝”里,8年前移民搬迁安置到了这里 。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做客。刘克瑞陪着总书记屋里屋外看了一遍 。门口的牛棚,整洁的小院,敞亮的卧室,还有干净的厨房。在厨房,总书记掀锅盖 、开冰箱、拧水龙头,看得十分仔细。

  在客厅里,刘克瑞一家围坐总书记身边。老两口 、儿子儿媳、孙子孙女 ,六口之家其乐融融 。习近平总书记询问他们还有什么困难。老刘兴奋地报告总书记 :“前两年就脱贫了!”他掰着指头一项项算:

  自己负责看护村口蓄水池,老伴就近打零工,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两三万;儿子儿媳在附近的纺织厂打工,年收入五六万 ;家里养了三头牛,一年净赚一万多;还有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入股费……全家年入十多万元。

  刘克瑞脸上是满满的获得感。收入多了,花销还少了 。就近就业,省去了外出打工的住宿费 、伙食费、交通费。粮食是自家种的  ,看病有新农合,孩子上学有义务教育 。他告诉总书记 :“什么难事共产党都帮着乡亲们解困,乡亲们打心底里感谢党的好政策,真正体会到‘共产党亲 ,黄河水甜’ !”

  他拿出一张老照片 。那是搬离西海固老家时拍的。

  那里山大沟深 、破屋烂衫 ,只能靠天吃饭 ,“种下一袋子,收上一帽子”。习近平总书记接过照片仔细端详 ,不由感慨 :“今非昔比,恍如隔世啊 !”

  在村里 ,习近平总书记特地考察了扶贫车间 :“不是搬过来盖几间漂亮房子就行了。乡亲们搬出来后,要稳得住 、能致富 ,才能扎下根。”

  这是一家闽宁协作的扶贫工厂,车间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多是老弱病 。他们本是脱贫的短板,如今在家门口干活,每天为纸箱穿把手,月收入千元左右。

  车间负责人挨个向总书记介绍。介绍到村民老宋时 ,总书记问他多大年纪,老宋告诉总书记他今年63岁,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说:“你还是我老弟呢 !”村民老郑 ,今年67岁,总书记说:“咱俩同岁 !”

  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平易近人,老郑笑得合不拢嘴。去年扶贫车间招工启事贴出来 ,他第一个进了厂。他跟总书记说 :“日子早就不难了,来这儿做工既能赚点钱补贴家用,又能跟大伙说话唠嗑 ,好着呢!”

  车间墙上 ,一行标语十分醒目:“我和家人一起奔小康”。

  总书记对车间负责人说,兴办扶贫车间,目的就是为了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多招收困难乡亲就业 。企业参与兴办扶贫车间 ,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出青铜峡后,由奔腾转为浩荡 ,形成了冲积平原,史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处于河套平原西部 ,俗称“西套”。自汉唐以来,这里就开始开渠引水、开荒拓田 ,被誉为“塞上江南” 。

  贺兰县地处银川平原核心区。顶着烈日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该生态观光园有不少创新做法:稻田既种稻又养鱼养蟹,鱼蟹反过来给稻田施肥;农民土地流转,加上务工和入股 ,既是工人又是股东;游客既可以观光游览,又可以品尝美食、购买农产品 。这是一条完整的生态链,也是一条延长的产业链。

  脱贫奔小康路上,宁夏正在探索一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转型之路 。

  习近平总书记听了介绍,颔首赞许:“这里不仅有‘一产’ ,还有‘二产’‘三产’,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附加值也上来了。”

  宁夏特色农产品展厅,菜鲜鱼肥、瓜果飘香。习近平总书记一一端详。红彤彤的柿子椒 、黑黢黢的西红柿 、颗粒饱满的枸杞、肉质细嫩的滩羊肉……满满的宁夏特色。疫情发生以来 ,这里的农副产品由于质优品好,销路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通过冷链运输打开新的市场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战略基点。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有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 。开拓市场需要高质量产品 ,不能搞‘瓜代菜’之类的低水平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塔台,举目远眺 。千亩稻田,绿波荡漾。

  他沿田埂走进稻田深处 。田里劳作的村民们看到总书记,纷纷围拢过来 。

  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每月务工费3000多块 ,年底还有分红 。一位年轻村民笑着说 :“我们种的就是自己的地 ,给自己打工呢!”他告诉总书记 ,一亩地一年800块的土地流转费,乡亲们土地流转多的三四十亩地  、少的十多亩地,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大家都是股东了!”总书记幽默的话,引来乡亲们会心的笑声。

  社会资金注入,企业化运营 ,农民广泛参与,“土地入股”“粮食银行”“贷款担保基金”等新模式……昔日的稻田变成了产业园区,过去只知下地干活的农民,也一个个学起了新概念新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发展乡村产业 ,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剥夺或者削弱农民的发展能力。不能把农民土地拿走了 ,干得红红火火的,却跟农民没关系。要共同致富。”

  习近平强调 ,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是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宁夏要珍惜黄河水资源,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

  在宁夏,黄河被称为“母亲河” ,贺兰山被称为“父亲山”。黄河水滋润着这片土地 ,贺兰山阻隔了沙漠东移,护卫着这片平原 。

  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贺兰山东麓的黄河滩区。展板上的照片显示,过去盗挖盗采留下的乱坑千疮百孔 ,经过整治后仍依稀可辨 。总书记伫立在展板前 ,远眺巍巍贺兰山 ,语重心长地说,生态修复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能有丝毫含糊,必须下大气力抓好 。宁夏通过滩区整治 ,发展葡萄种植,既发展了产业 ,又改善了生态 ,变废为宝,值得鼓励。

  黄土地上的牵挂

  这次考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后第一次“出远门”。

  何为人民至上 ?全国两会上,他讲道 :“我们这一代人有这个情结,一定要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特别是要扶农民一把。”

  黄土地上的情结,黄土地上的牵挂。在宁夏考察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无论是全面小康 、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各族群众是一个大家庭,要携手并进 。”

  “中国共产党过去是穷人的党 ,打天下是为了穷人翻身得解放。天下打下来了,就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70多年了,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遇到了各种困难挑战 ,我们都走过来了,靠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是我们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脱贫攻坚战略 ,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每一年 、每一月甚至每一天,减贫数字都在变化 。

  总书记感慨地说,我们照着1921年党成立时所立下的志向一直做下来,一步一步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今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重中之重是扶贫 。从目前看,现行标准下的脱贫任务我们是有能力完成的。

  脱贫攻坚,成就非凡,这是当代最生动、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中国故事。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越到最后,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攻坚难度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考察时 ,曾“就地取材”打了个比喻:“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样”,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

  调研期间 ,总书记了解到宁夏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0多万减少到去年的1.88万,他关切询问 :“返贫的多吗?返贫的原因是什么?”

  “返贫多是因大病重病 ,去年宁夏有几十户返贫,今年也有少数群众遭遇返工难,因疫返贫。”自治区的同志汇报说 。

  习近平强调:“全部脱贫 ,并不是说就没有贫困了,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而是指脱贫攻坚的历史阶段完成了。相对贫困问题永远存在,我们帮扶困难群众的任务永无止境 。”

  “我多次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我们的工作还要不断提高 ,帮扶的领域要不断扩大。将来帮扶农村相对贫困群众的工作,要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 。”

  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的王兰花,是一位和共和国同龄的老模范 ,是社区志愿者的带头人。见到总书记,她激动地说 :“2016年您来宁夏调研,您讲的一句话我念念不忘,‘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当时我听了,眼泪刷地就流了下来。国家发展到今天不容易,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

  “这其中也包括你和广大志愿者,大家都在干啊!”总书记的话温暖而有力。

  “尽管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有党和政府持续不断努力 ,有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一定会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有信心 。”

  弘德村老刘家客厅里 ,一盆盆花卉清香怡人。过去,乡亲们住山沟里,吃都吃不饱 ,哪有心思养花 。如今 ,弘德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上了几盆花 。

  窗明几净 ,一簇簇、一朵朵 ,迎着阳光绽放。

  (本报记者杜尚泽、王汉超,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