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533388银河







习近平浙江考察,这6个细节释放出什么信号?
来源 :新华网 时间:2020-04-03 浏览量:4102

        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他深入港口、企业、农村 、生态湿地等 ,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

  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习近平已先后4次到地方考察调研 ,每一次关注的重点都与疫情防控的形势紧密相关。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 ,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显得愈加紧迫。

  总书记此次考察去的地方、关注的问题、提出的要求都蕴含着深意。特别是考察中的一些细节,释放了重要信号,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

  细节1 首站来到港口,冒雨察看码头

  3月29日 ,习近平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宁波舟山港。这不仅体现了习近平对复工复产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港口对于当前经济运行的重要影响。

  港口是基础性 、枢纽性设施 ,是供应链、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而宁波舟山港又在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可以说是关键之关键。这里率先恢复生产,对推动我国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物流体系、恢复全球产业链都具有重要意义 。

  正因如此,习近平不但考察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还冒雨察看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了解港口作业情况。考察首站的安排传递了一个有力信号:中国不仅将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 ,还将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 ,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

  细节2 对中小型民营制造业企业格外关注

  3月29日,习近平考察了中小型民营制造业企业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这家企业,规模是中小型,所有制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类别是实体经济,信号意义再明显不过。

  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 。这次疫情对各类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处境更为困难 。他们能不能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

  对于各类企业处境 ,党中央高度重视 ,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随着疫情形势发展变化还将及时进行完善 。党中央特别考虑到了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正如习近平鼓励的那样,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支持下 ,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迎来更好发展 。

  细节3 重回“两山论”发祥地看变化

  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考察调研 。15年前,2005年8月15日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该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这次来余村 ,看到村里的大变化,习近平说 ,时间如梭 ,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 ,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

  余村之变,最关键的是15年如一日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 ,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致富之路 。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生态效益必将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美丽乡村也将变成现实 。

  细节4 保护湿地生态的4个“不能”

  3月31日,习近平在杭州考察的第一站,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看到水草丰美 、绿意盎然的西溪湿地 ,习近平指出了保护湿地原生态的重要性。他尤其强调了4个“不能”: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 ,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 ,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 ,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习近平对于城市湿地的关注和保护 ,体现了他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把握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持,对人民利益的重视。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体现。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 ,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 。总书记嘱托殷殷。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不仅是对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提出的期望,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和治理明确了方向 。

  细节5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 、更智慧一些”

  3月31日下午,习近平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观看“数字杭州”建设情况,了解杭州运用健康码 、云服务等手段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做法。

  应用于喊话、运输 、测温等场景的无人机、“AI+云技术”的热成像体温检测、作为复工复产“通行证”的健康码……科技成为抗击疫情、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核”力量,也不断为城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曾指出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一流治理” ,重点就在于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智能化 。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 ,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

  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 、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 、管理理念创新是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 、智能化的重要体现 。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会更便捷一些,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也会更多一些 。

  细节6 妙论危和机的辩证关系

  考察期间分析疫情防控形势,习近平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 、无人配送、在线消费 、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成为我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契机 。

  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习近平提出 ,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面对危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