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533388银河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1-04-07 浏览量 :15670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深学促实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的开展大走访大调研 ,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有的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有的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一系列立足实际 、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也要让群众受教育 、得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彰显百年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也是新征程上每一个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担当。

    “一切为民者 ,则民向往之 。”回望百年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难万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最关键的是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从李大钊“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从孔繁森“苦乐桑梓在高原”的赤子之情,到黄文秀“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责任担当,一代代共产党人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 ,都是为了人民幸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宝贵启示,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初心不改、志向不移、本色不变 ,在顺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中,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 。党员干部要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 ,急群众所急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 ,回应“槽点” 、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民生问题 。干事力度关系民生温度。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 ,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纠纷矛盾 ,不断通过化解民生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要坚持开门问策、问需于民 ,尊重群众感受,由群众来评价工作效果 。政策举措接不接地气、是不是真惠民真利民,群众感受最真切 。要拜人民为师 ,虚心向群众学习,畅通察民情、通民意的渠道,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和利益。要结合实际察民情访民意,实事项目向群众征集,办理过程向群众公开 ,办理结果接受群众检验 ,坚决杜绝搞形式 、走过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是重要保障。干部作风好不好,关键看为民办事实不实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就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弘扬担当精神,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 ,做解决问题、造福群众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千条万条,不落实都是白条 ;千难万难,干起来就不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激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 ,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 ,让好政策取得好效果 、好举措带来好日子 。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党员干部不务虚功 、不图虚名,多办强信心、暖人心 、聚民心的好事实事,就是人民群众真心点赞的贴心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彻底 、最鲜活的表达,在全党全社会引发强烈共鸣 。这是来自历史的启示,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树高千尺,扎根沃土。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 、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永远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 、干在一起,我们党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 、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XML地图